您好,欢迎来到华体网官网网址大全下载

除尘布袋

造价低,免费设计,提供施工方案,维修方便!

服务热线:

180-3417-1619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

时间: 2024-05-14 16:59:28 |   作者: 除尘骨架

一、产品详情

  《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之一,也是我省重点培育的六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稳步的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贯彻落实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促进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四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的重要举措,是四川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设美丽四川的战略选择。

  “十二五”期间,是我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加速发展期。为推动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19号)、《四川省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四川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规划》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15年,发展目标展望到2020年。

  “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更加重视,社会公众对节能减排认识程度的日益提高,四川省的节能环保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已初步完成了节能环保产业布局,聚集了一批节能环保领域的先进企业,形成了一批节能环保领域的先进产品,逐步形成了与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基本适应的特色优势节能环保产业体系。据测算,2010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总产值约500亿元,产业高质量发展初具规模。[##page##]

  在节能领域,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先进技术和装备得到推广普及,提高了企业的用能水平;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空调、节能平板电视、节能电机、节能洗衣机、节能热水器、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的生产和推广取得积极进展,高效节能产品市场份额大幅提高,长虹集团、九洲电器、鼎吉光电、新力光源等17家企业的963个产品型号列入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半导体照明推广目录;节能服务业快速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化机制初步建立,点石能源等59家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国家备案,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00余个。

  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矿产资源、工业废弃物、废旧电子产品、垃圾及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全省有2个园区、6家企业成为全国的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在6个市、58个县、22个园区、90个企业开展了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建成了成都九江、洛带、青白江等8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2个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成投产,进一步提高了全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攀枝花市被确定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攀钢集团、川威集团2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成为国家首批“城市矿产”基地,成都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等被评为全国循环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十一五”期间,全省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累计达2098户(次)。

  在环保领域,开发了烟气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高危固体废弃物处置、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环保燃烧器制造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物质发电锅炉,久大集团的多效真空制盐节能减排成套设备,晨光化工院的等离子体焚烧处理危险废物新型环保技术等在全国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共有40项环保技术及环保设备被环保部认定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产品,40多种不同大类的600多个产品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或国家“绿色之星”产品认证。成都(金堂)环保产业园、自贡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环保产业园区初具规模。截至2010年,全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企事业单位887个。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谋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开始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制高点。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推动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和夺取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产业。而节能环保领域的核心技术多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掌握,并成为在国际贸易中制造绿色壁垒的重要条件。要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从国内看,“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将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全面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出台财政、投资、税收、金融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四川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将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压力将更加凸显。推进科[##page##]学发展、加快发展,既是四川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战略选择,也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节能减排,既是四川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为四川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需求。通过近年来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省的节能环保产业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省委、省政府将节能环保产业确定为“十二五”重点培育的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为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我省的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能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竞争力亟待提升。我省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实力较弱,产业层次较低,产业集中度不高,集群效应不明显。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的企业大多为民营中小型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综合实力较弱。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节能环保企业较少。

  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速度慢。节能环保关键和共性技术仍较缺乏,多数企业尚未具备独立的技术及产品开发能力,现有的节能环保产品和装备大多技术含量不高、专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由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尚未作为单独的产业门类予以界定和划分,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缺乏政策支撑,价格、财税、土地、融资等促进政策亟待完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完善,相关统计体系尚未建立,重要基础数据比较缺乏;节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处于起步阶段,多数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没有规范和标准。

  四是配套服务体系发展滞后。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建立,节能环境交易平台建设滞后,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环境管理、特许经营等专业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完善。节能环保咨询、评估、认证、审计、诊断、核查等配套服务体系不完善。

  五是市场发育程度较低。企业节能减排的主体责任不落实,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节能减排监管力度有待加强,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使节能环保产业的现实市场与预期及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制约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和主线,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大投入、培育市场,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逐步形成技术先进、布局合理、市场竞争力强、功能完备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使节能环保产业快速成长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1.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健全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价格、财税、金融、土地等促进政策,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节能环保产业,保障企业的竞争主体地位,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服务模式,规[##page##]范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相关主体的市场行为,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立足我省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产业优势,突破一批重大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开发一批节能环保重大装备,培育一批节能环保优势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产品,全面提升我省节能环保产业的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3.创新驱动,示范带动。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产业、引领发展的方针,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引导、政府支持、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体系,促进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实施一批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重点示范工程,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有效需求带动,支撑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4.分类指导,集聚发展。科学确定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推进,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重点地区和专业园区集中,促进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相对集中布局的产业基地,推动上下游资源整合配套和产业集聚发展。

  我省节能环保产业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两个翻番”,2015年实现产值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到2015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节能环保骨干企业100家,形成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10个,建成1个区域性环境交易机构。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增长率不低于20%,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节能环保企业20家,5亿元以上企业80家,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

  2.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到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质量、性能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知名品牌,高效节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部分关键共性技术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3.产业集群发展格局逐步显现。到2015年,形成年产值20亿元以上,分片集中、辐射区域,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10个。到2020年,建成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品生产、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4.节能环保服务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综合服务、咨询评估、金融创新、环境交易等相关配套服务业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得到进一步推广,合同环境管理初步形成;力争获得国家登记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达到80家,专业化环保服务公司100家。到2020年,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和营运的专业化、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配套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市场化机制逐步成为推动节能减排的主要方式。

  锅炉窑炉。加快开发工业锅炉燃烧自[##page##]动调节控制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大型流化床高效节能锅炉、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生物质发电锅炉、多效真空制盐节能成套技术和设备。推广等离子点火、富氧和全氧燃烧等高效煤粉燃烧技术和装备,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粉煤加压气化、非熔渣—熔渣水煤浆分级气化等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装备,推动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大力推广保温耐用新型炉衬材料、高效燃烧器、高效熟料冷却机、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与检测系统等节能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节能型隧道窑、内燃烧砖节能、余热利用节能型干燥、稀码快烧、窑体改造等节能技术。

  电机系统及拖动设备。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等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和设备。推广变频调速、永磁调速等先进电机调速技术,大力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机、水泵、空压机以及变频调速等技术和设备,改善风机、泵类电机系统调节方式,以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传动方式改造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提高电机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推广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推动分布式能源发展等,通过过程控制合理配置能量,实现系统经济运行,鼓励智能电网示范。

  余热余压利用。完善推广余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设备,开发低热低压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在冶金行业推广应用高炉炉顶压差发电装置、纯烧高炉煤气锅炉发电装置、低热值高炉煤气发电—燃汽轮机装置、干法熄焦装置、烟气废热锅炉及发电装置,在煤炭行业推广应用瓦斯抽采技术和瓦斯利用技术,在水泥行业推行纯低温余热发电和利用工业、生活废弃物作燃料的技术,在玻璃行业推广应用吸附式制冷系统、低温余热发电—制冷设备,在化工行业推行焦炉气、纯碱余热和硫酸余热发电等回收利用技术,在纺织、轻工等其他行业推广供热锅炉压差发电等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鼓励集中建设公用工程以实现能量梯级利用等。示范推广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烧结及炼钢烟气干法余热回收利用、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螺杆膨胀动力驱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等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广高效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干法熄焦等设备。

  节约替代石油。在电力行业推广应用气化小油枪和等离子无油点火、低负荷稳燃技术等洁净煤或天然气替代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推广应用系统优化配置技术,稠油热采配套节能技术,放空天然气和伴生石油气回收利用技术,以石油焦、洁净煤、伴生气及其他副产可燃气代替燃料油,高效洁净燃烧技术和设备,油气密闭集输综合节能技术,LNG加液站成套设备等;在建材行业推广应用天然气、煤层气、水煤浆、乳化油、石油焦替代重油技术。推广重油掺水、混合煤气发生炉节代油技术等。

  节能仪器设备。加快研发和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监测仪器设备,配备节能监察专用车、装备便携式车载仪器设备、配备适用的现场监察取证设备,大力推广在线能源计量、检测技术和设备。

  家用电器与办公设备。加快研发各类家电及办公设备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和待机能耗技术;支持各类高效节能空调、冰箱、电视、洗衣机、热水器、电脑等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和规模生产;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节能家用电器、办公和商用设备,扩大市场份额。

  高效照明产品。重点支持高效照明产品研发制造,包括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超细管径电子节能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无极荧光灯、稀土高效荧光灯、半导体照明、节能电子镇流器、控制单元,长余辉蓄光发光产品研发制造等。在城市街道、宾馆、写字楼、体育场馆等公用设施积极推广和使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灯、LED等高效节能产品。推动大中城市开展公用照明节电示范。[##page##]

  节能汽车。重点支持节能机动车及相关零部件、配套装备产品制造;推广采用各类节能技术实现汽车节能和减少排放;大力推广节能型牵引车和挂车。以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导向,加强加气、充电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新型节能建材。重点发展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以及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复合保温砌块、轻质复合保温板材、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等新型墙体材料,提高新型墙体材料比重;加大新型建筑材料和节能产品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鼓励采用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全面完成城镇“禁粘”目标,并逐步向农村延伸;继续淘汰水泥行业落后立窑生产能力,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比重提高到95%以上。

  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不断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集成和融资能力。重点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在省内组织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引导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加强技术研发、服务创新和人才培养,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

  高效节能锅炉成套设备制造(含大型流化床锅炉设备、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余热及生物质锅炉设备等)技术;生物质(垃圾焚烧)锅炉制造技术;多效真空制盐节能成套技术和设备;烧结砖隧道窑辐射换热式余热利用技术。

  高效节能机电设备产品制造(含高效节能电机、风机、泵类、压缩机、变压器、变频器等)技术,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技术,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等高效节能电机技术以及用电系统加强无功补偿和调节能力、提高用电功率因数的相关产品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的产业化、高效节能环保连杆式冰箱压缩机技术及生产线。

  重点用能设备智能化设计研发和相关产品制造技术,用于建材、冶金、化工、火电等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

  高效照明产品研发制造技术,主要用于制造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超细管径电子节能灯、高强度气体放电灯、无极荧光灯、稀土高效荧光灯、半导体照明、节能电子镇流器、控制单元等,长余辉蓄光发光产品研发制造等。重点研发LED绿色照明技术、有机金属和化学沉积(包括均匀布气、均匀烘烤和无润滑高温转动、高精度探针三维调节台和自制位移平台)技术、IC驱动智能微汞高效电子节能灯技术、新型交流LED白光照明光源技术、低功耗高光效LED光源及照明显示技术。

  低品位余热利用、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应用、能量梯级利用技术,重点研发用于正压高温烟气的管式换热器技术、对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还原炉余热回收利用和电器谐波治理技术。

  现代节能回流提取与节能柱分离连用技术,用于提高绿原酸产率、提制收得率,成本比现行国内厂降12%以上,能耗减少90%以上。

  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加大资源和产业整合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高效安全采选技术和装备,突破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技术瓶颈,降低入选品位,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重点发展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相关产业,突破钒钛磁铁矿[##page##]制备富钛料、高炉渣提钛技术、含钒尾渣应用技术,提高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实施钒钛深加工,加快开发高端钒产品和钛终端产品,推动稀土产品深加工及应用。加快发展钼、铜及金银等稀贵金属回收综合利用,推动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积极发展页岩气和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硫铁矿废渣综合利用,发展其他共伴生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

  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以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支持共伴生矿资源、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建材工业与煤炭、电力、冶金、化工行业的核心链接,鼓励发展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积极培育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的示范企业,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实施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总结我省灾后重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经验,推广运用先进适用的资源化综合处理技术,加快技术创新与设备研发。

  3.再制造产业化。大力推进再制造产业化。突出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航天航空部件等再制造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着力培育具备成套处理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并具备一定规模的示范企业,打造机械产品、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部件等再制造产业基地;构建再制造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再制造技术水平。

  4.再生资源利用。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实现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废电池、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加快建成一批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辐射作用强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实现企业集群、产业集群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积极开展“城市矿产”资源化技术研发、引进和吸收,在分拣、拆解、加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

  5.垃圾及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支持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建设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餐厨废弃物密闭化、专业化收运系统,研发餐厨废弃物低能耗高效灭菌和废油高效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鼓励餐厨废油生产生物柴油、化工制品,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技术生产沼气及高效有机肥。

  6.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动秸秆、枝材、次小薪材和“三剩物”、残留地膜、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畜禽粪便等农林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培育农林资源综合利用重点企业,实施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提升、食用菌转化利用、秸秆发电示范、秸秆清洁能源示范、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示范等重点工程,建立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引导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机具的研发与推广;积极推广“生态养殖业—沼气—有机肥料—高效种植业”循环农业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畜禽粪便工厂化处理技术,推广生物发酵模式,加强对分离后的粪水、粪渣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大型养殖场推广粪便综合治理工艺;积极推进残留地膜、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利用,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7.水资源节约与利用。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矿井水和雨水资源化利用,扩大再生水的应用。

  “城市矿产”资源回收、处理及再利用设备产品制造技术,用于餐饮等行业的废油回收、加工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技术开发和装备制造,废旧家电回收、拆解、利用设备产品制造,大型、低排放废旧蓄电池、干电池回收利用设备及产品制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金[##page##]属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与设备产业化。

  工业“三废”资源循环利用设备产品制造技术,用于包括工业炉渣、煤矸石、粉煤灰、烟道灰等工业废渣生产废渣砖、内燃砖、砌块等墙体材料设备和产品,冶炼废渣(废气、烟气)、化工废渣(尾气、废气)、造纸废液、粉煤灰、磷石膏、电石渣等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设备和产品制造。重点研发利用重污染工业排放气制天然气等清洁燃料、吡啶类农药废水综合治理技术、对磷化工副产物氟硅酸及电解铝行业废弃物铝渣的综合利用技术、焦炉煤气合成液化气(LNG)及蒽油加氢制备柴油技术。

  钒钛磁铁矿资源循环利用和精深加工设备产品制造技术,尾矿回收利用设备产品制造技术。

  煤层气、瓦斯等回收利用装置产品制造技术,用于新型高效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装备、煤矿煤层气(煤矿瓦斯)、油田伴生气等可燃气体回收利用装备和低浓度瓦斯利用装备制造,以及其它行业余热、余压、余能回收利用装置产品装备制造等。

  秸秆、林木“三剩物”、次小薪材等生物质高效燃烧供热发电装备制造技术,农村小型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发电以及小型生物质致密成型装备产品制造技术,新型高效农村户用沼气、农村省煤(柴)炉灶产品制造技术,大中型沼气工程供气、发电技术。

  “荧光粉回收装置”对废旧玻璃、液汞、荧光粉、塑料、电路板及其他金属等废旧物品无害化处理的专利核心技术,用于电光源、电子生产领域循环经济。

  氢气压缩机、乙炔压缩机技术和新的压缩机工艺流程,用于对化工企业的尾气回收利用、对氢气的纯化、干燥和再生氢能源等,实现对企业废气、废水的回收利用和对氢气的纯化干燥。

  钢铁冶炼中间废渣低能耗、高效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用于实现钢铁冶炼中间废渣资源化综合利用产品产业化,研发重点是含锌钢铁冶炼中间渣的资源化处理、利用复合含碳球团生产金属化球团的链带式焙烧机等技术。

  1.环保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烟气脱硫脱硝成套装置、选择性还原催化(SCR)脱硝催化剂、600MW及以上等级锅炉烟气脱硫装置、循环流化床锅炉、生物质发电锅炉、污泥焚烧设备、低氮燃烧器、危险废弃物等离子焚烧装置、沼气发电设备、新型炭吸附催化剂、工业有机废气净化燃烧催化剂、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磁分离水处理装置、各类中空纤维膜、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装置、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反应器、农村小型污水及垃圾处理成套设备、水处理絮凝剂、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及关键设备、车载式放射性废水处理装置、生活垃圾成套化处理设备、宽频消声器、隔声通风窗以及噪声综合控制技术、设备,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水环境安全监测和水生态修复技术、设备等。

  环保材料。重点研发和示范膜材料和膜组件、消声器和声屏障等;推广高性能防渗材料、布袋除尘器高端纤维滤料和配件、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等。

  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示范脱硝催化剂及其载体、高性能脱硫剂等;推广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等。

  3.环保服务。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重点工业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环境治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运营服务。大力发展多要素、全过程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的综合环境服务,提供系统解决方案。鼓励环境服务市场主体以合同环境服务的方式面向地方政府或排污企业提供环境综合服务。开展政府采购环境服务和环境保护设施行政代执行试点工作。大力发展环境法律政策、战略规划、工程咨询、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核[##page##]查、评估认证等咨询服务业,积极发展环境教育普及与培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等新兴环境服务业。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及设备,烟气脱硫及脱硝成套技术及设备,机动车尾气氮氧化物治理技术及设备,VOC、恶臭气体等典型污染源控制技术及设备,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与削减技术及设备,生活垃圾成套处理技术及设备,危险废物和有毒化学品污染控制技术及设备,固体废物水泥窑共处置关键技术与设备,重点用于重大环保装备制造业、现代环境服务业。

  流域水污染治理成套关键技术,大气复合污染与灰霾综合控制技术,重点用于现代环境服务业。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尾矿库生态植被、矿山植被恢复技术,污染区、河流水域生态修复技术,重点用于现代环境服务业和生态保护与修复业。

  废旧电池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理技术及设备,电子废弃物安全拆解、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脱氮与回收利用技术,脱磷与回收利用技术,报废汽车拆解、旧零部件再制造和材料回收再生技术,餐厨垃圾回收处理技术及设备,重点用于资源综合利用业和重大环保装备制造业。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粉煤灰、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技术,污泥综合利用开发技术,再制造开发利用技术,工业粉尘回收技术,工业废弃油回收与利用技术,建筑拆除和建筑废物回收再利用技术,重点用于资源综合利用业。

  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重点用于重大环保装备制造业、现代环境服务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业。

  覆金属膜车用复合管、软管连接锁紧装置技术,用于汽车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增压器进出气管路、中冷器进出气管路及其它各种波纹连接管路等,满足欧IV、欧Ⅴ环保排放标准的汽车核心配套产品。大幅度减少管路燃油渗透的消耗10%;促进发动机动力提高,降低污染排放量20%,有效控制PM2.5(细颗粒物),大大缓解汽车尾气排放污染。

  植物内生菌的生物多样性与应用技术,用于牲畜粪便、桔杆等的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上述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重点研发微生物菌肥技术。

  (一)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围绕我省在国家有技术领先优势的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等重点领域,依托东方锅炉、华西能源等骨干企业,实施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示范工程,增强技术装备研发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规模化应用,将我省建成全国大型流化床锅炉、生物质发电锅炉制造基地,低品位余热发电、中低浓度煤层气利用等余热余能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到2015年,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占有率由目前不足5%提高到30%左右,产值达到200亿元。

  (二)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半导体照明技术与装备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开发半导体照明(LED)、无极灯等绿色高效照明产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生产装备,重点培育2—3家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加快建设产业链完善、特色鲜明的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集聚区。实施节能灯推广工程,在大型商场、宾馆饭店、学校、城市广场、公共机构、高速公路隧道等重点场所进行照明节能改造,逐步推广半导体照明产品。[##page##]

  (三)“城市矿产”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内江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按照布局合理化、资源差异化、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要求,支持回收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污染治理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建设技术先进、环保达标、管理规范、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实现废旧金属、废弃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塑料、废橡胶、废纸等资源再生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到2015年,力争建成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2—3个,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3—4个。

  (四)再制造产业化示范工程。支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航天航空部件等再制造,完善可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培育一批机械和设备再制造研发、设计、制造综合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实施冶金连铸连轧结晶器再制造、机床再制造、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再制造产业化等示范工程,建设3—5个省级再制造产业试点项目,打造国家级机械设备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五)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攀枝花市国家级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建设攀钢集团、川威集团等国家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选择一批资源综合利用规模较大,产业链条较为完整,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利用水平较为先进,具备较强辐射和引领作用的企业,开展省级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示范,全面提高我省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六)大宗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实施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化工渣、工业副产石膏、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支持大掺量利用固体废物应用技术的产业化;鼓励利用固体废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规模化和产品多元化的利废建材企业。发展低热值煤矸石、煤泥、石油焦等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电;对现有的煤矸石、煤泥等综合利用电厂进行技术改造。推进脱硫石膏、磷石膏、氟石膏等工业副产石膏生产建材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加快建设攀西镍铁产业化、尾矿提取钛精矿项目。推进废弃石材综合利用生产高性能微晶板材、高性能人造板材、重钙粉等重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施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工程,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2%。

  (七)农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重点实施秸秆发电和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工程,加快实施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提升、食用菌转化利用、秸秆青贮氨化利用、秸秆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秸秆成型燃料、林木“三剩物”、木基复合材料、速生材等资源化利用等重点示范工程,推广木材改性和木材保护产品,大力发展畜禽粪便工厂化处理技术,推广生物发酵模式。培育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重点企业,加快推进秸秆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示范应用稻草、稻壳和麦壳基料种植食用菌和稻—麦(油)集约化种菇模式,推广秸秆—食用菌生产,菌渣—成型燃料的循环利用模式。到2015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开展生猪清洁养殖、蔬菜清洁生产、地膜回收利用等农业清洁生产试点示范。

  (八)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按照产业发展集聚化、生产制造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研发产品高端化的要求,依托省内一批环保骨干企业的综合研制能力和知名品牌效应,实施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重点发展高效清洁燃烧技术、脱硫脱硝装置、等离子体焚烧技术等固体废弃物治理及资源化装备、生物质能源锅炉等清洁能源装备、节能环保制盐成套设备等重大环保装备,建设国家级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业基地。重点培育10个省级以上环保产业技术中心,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并实现转化应用,在烟气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汽车尾气治理等方面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page##]和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装备和产品。

  (九)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鼓励在百万人口左右的城市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通过实施焚烧发电、填埋气体发电、工业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等项目,积极探索有效的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工艺路线及管理模式。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力争到2015年,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以上。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探索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有效途径。

  (十)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培育节能服务公司和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发展节能设计、咨询评估、节能减碳交易机构。到2015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5家以上;开展碳排放权和节能量交易试点,建设区域性环境交易机构。建立全方位环保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产业链条式服务能力的总承包公司,大力推进环保设施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扶持环境咨询服务企业。到2015年,环保服务业产值超过50亿元,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超过5家,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及电力行业烟气脱硫脱硝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占全行业的比例大幅提高。

  依托成都、德阳、绵阳等市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重大节能环保技术及高端装备产业、节能环保服务业,打造全国一流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再制造及综合配套服务产业基地。

  围绕天府新区的产业规划布局,引导高端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将成都市打造成为全省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和综合配套服务核心区,建设成都(金堂)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成都郫县现代工业港LED产业基地、成华龙潭节能环保服务产业总部基地、新津有色金属“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大力提升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技术和服务水平。

  德阳市依托重型装备制造、化工等产业优势,重点打造机械零部件产品再制造产业聚集区,着力打造化工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基地。

  绵阳市以国家科技城为依托,加快建设节能家电产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节能家电产业;积极推进绵阳再生资源产业园“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乐山市、眉山市依托钢铁、多晶硅、水泥等重点产业,实施工业余热余压利用和节能改造,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升级发展。

  资阳市依托浙粤节能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和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及应用工程,打造高效照明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汽车、机械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产业。

  雅安市以建设国家生态示范市为契机,构建以低碳工业、生态旅游、循环农业为特征的低碳产业体系,推进石材加工、矿产资源开发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水电等清洁能源。

  围绕川南城市老工业基地发展振兴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充分挖掘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及资源循环利用潜力,将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川南地区重要的接续产业。

  自贡市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大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民用餐饮油气分离和油烟净化小型设备等关键技术,研发各类节能环保锅炉、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成套设备等产品,推进固体废弃物治理、工业和生活污水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装备等领域发[##page##]展,推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内江市以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为依托,重点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工程等,发展利用再生资源深加工产业,锅炉窑炉、大型机械等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化工程,机械零部件、机电产品等再制造产业化工程,建成中国西部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区。积极推进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建设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

  泸州市、宜宾市推进化工领域废气、废水的循环利用,积极推进酒糟、废水的循环综合利用,着力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的综合循环选用,推进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

  以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西昌钒钛产业园区等为依托,通过突破技术瓶颈、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应用领域,以镍铁产业化项目、尾矿提取钛精矿项目等为载体,支持共伴生矿资源、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冶炼和化工废渣、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不断提高钒钛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

  依托川东北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农林资源,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途径,实施循环化改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达州、广安、南充、广元、巴中等市以化工园区为重点,完善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实施循环化改造。建设广安武胜节能环保产业园。推进秸秆、林木“三剩物”、次小薪材及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开展生猪清洁养殖、蔬菜清洁生产等农业清洁生产试点示范。

  遂宁市以光电产业园为依托,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节能电器、照明、无极灯等领域推动产业集聚,实施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建设高效照明产业集聚区。

  甘孜州、阿坝州等地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为主攻方向,发展以高原农牧业为特色的循环型农牧业,发展光热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以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循环型服务业,建设特色鲜明、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

  健全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能源法》、《环境保护法》等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制定完善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产业标准,建立健全地方节能环保产业、管理、方法等标准,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认证和管理。研究制订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制造等管理办法。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评估制度、重点企业监管制度及社会监管机制。探索建立节能量、排污权和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机制,搭建环境交易基础平台,开展环境交易试点。

  培育规范市场。着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督促企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技术和设备,使用新型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提升社会公众绿色消费意识,鼓励消费节能环保产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节能环保产业,保障企业的竞争主体地位,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节能环保市场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扩大能效和环保标识范围,强化标准标识监督管理。落实招投标各项规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平竞争、有序竞争,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严格执法检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开展专项检查和督察行动。开展重点企业能源环境审计、能源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强对重点企业能耗和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对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污染治理设施实行在线自动监控。严格节能环保执法监[##page##]督监察,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整顿和规范节能环保市场秩序,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打击低价竞争、恶性竞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加大财政支持。筛选储备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各级政府要安排财政资金引导和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把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工程以及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等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年度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给予支持。省级财政逐步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入,重点支持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研发、重要产品开发、重点示范工程、产业园区和集聚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探索建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落实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积极引导和支持节能环保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申报国家重大科技、高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工程专项及其他各类有关节能环保的专项补助(补贴)资金。对节能环保产业化项目、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节能环保服务等依法给予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优惠。

  拓宽融资渠道。严格执行国家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节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投资,积极引进外资。搭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间的沟通合作平台,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和省政府确定的节能环保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担保方式,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有效信贷资金需求,并做好相应的投资咨询、资金清算、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

  完善价格政策。贯彻落实国家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各项价格政策,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排污费等收费标准,鼓励企业实现“零排放”。完善丰枯峰谷电价政策,对城镇垃圾污水处理、危险废物处理等公共环境基础设施营运实施鼓励政策,对光伏发电、风电、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规定执行。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在落实国家电价补贴的基础上,鼓励沼气发电、生物秸秆发电并网运行。对国家明令淘汰和限制类项目及高耗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严格落实脱硫脱硝电价政策,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引导全社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加强技术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发挥科技优势,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的引导,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创建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支持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推进节能环保关键共性技术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和推广应用。发挥科技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开发节能环保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提升节能环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开展技术示范。建立技术和产品转化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面向企业的节能环保公共检测、节能环保评价、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信息应用转化等平台,建立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化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加快推进节能改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泥处理、垃圾焚烧、农村垃圾处理等[##page##]节能环保产业技术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加快推广应用。对已经完成工业化试验、市场前景广阔的技术和产品,加强市场推广力度,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和规模,推进国产首台(套)重大节能环保装备的应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节能环保设备和技术。鼓励通过合同环境管理等方式向社会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先进的技术、工艺和产品。鼓励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开发与推广、信息咨询、宣传培训等服务。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政策措施,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同、市场推进的规划组织实施形式,确保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完善促进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本规划顺利实施。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加快推进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厅要制定《四川省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及时开展后评估,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重大问题及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

华体网官网网址